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依托“国内一流建设学科”中医学建立发展,于1999年2月设立。
目前学科建设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、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、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、国家重点专病专科3个、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1个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8个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2个、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,湖南省重点学科5个。拥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,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5个,为9个国家二级学会会长单位。牵头制定了国家标准《中医临床诊疗术语》,牵头制定国际标准2项、国家行业标准21项。
学科入选教育部第三批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,国医大师3人,全国名中医3人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1人,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,国家“万人计划”教学名师1人,岐黄学者1人,青年岐黄学者3人,全国优秀教师1人,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,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国家级人选1人,国家学会主任委员/会长5人,中医学类专业核心课程联盟理事长1人,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。
中医学学科主办的《Digital Chinese Medicine》杂志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CSCD)来源期刊核心库;
中医学一流学科在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评为B等,其中中医诊断学专业居2017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第一。
建设有国家重点学科、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、国家级特色专业、国家级教学团队个1个;已建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、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各1个;学科现有国医大师3人,新世纪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国家级人选1人,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名,全国优秀教师1人,国家级学会会长/主任委员7人;是多门中医学主干课程教材的主编单位,是国家标准《中医临床诊疗术语》制订单位,创立了“证素辨证”,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丰碑,影响深远。
学科以博士、硕士、本科三个层次人才为培养对象,以培养中医教学、临床、科研传承人和创新型人才为目标,在全国中医执业医师考核中医诊断学成绩连续4年排名全国第一。
通过孔子学院、中国-卢森堡临床中心、海外“3+2”专升本等国际合作项目,派遣老师到欧洲、澳大利亚、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讲学和交流合作,通过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、制定国家标准、编写教材,与国内兄弟院校协同合作,充分发挥了学科的示范辐射作用。
版权所有: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学科网 技术支持:西安恒远翼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